潍坊市老年大学欢迎您!
站内搜索:
兴趣指南
出境旅游者要有维护国家形象意识
发布时间:2014-09-29 14:21发布人:潍坊老年大学
  中国已是全球出境旅游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,据统计,2013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9818万人,2014年这一数字预计将破亿。国人走出国门,领略的是异域风光,展示的也是中国形象。然而近年来,中国旅游者的形象却不那么尽如人意。一则则报道国人不文明行为的新闻传回国内,勾勒出了一幅国人在境外失态的“浮世绘”:国内一演员在太平洋潜水捞出了“中华”烟盒、埃及的历史古迹上出现了汉字的“到此一游”、中国旅客在国际航班上斗殴导致飞机返航等等。这些行为,让每个看到报道的国人都感到尴尬汗颜。
  一两个个体行为,聚合起来容易被人贴上群体的标签。因为个体的表现,让“中国游客”似乎成了一个特殊群体,需要“私人定制”的服务:有的地方竖起了中文的“请勿喧哗”标语,一些场所的工作人员用汉语喊出了“请排队”,某些酒店也划出了中国游客特定的用餐区域等。这些情形有些属于境外居民对中国游客进行类型化看待的误解,但国人更该反思的是,中国游客为何容易给人一种礼仪欠缺的直面观感?中国游客对异域风俗的漠视和对自身习惯的坚持,为何到哪都能“惊起一滩鸥鹭”?
  不可否认,国人旅游文明素质的提升同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仍不相称,文明素质的提升需要的是内化于心的坚持和外化于行的践行。2013年付诸实施的旅游法,对文明旅游有了明确的规定,但如何制定更加严格、更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,来约束不文明行为,尚有许多工作要做。相比韩国等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对出境旅游者进行礼仪培训,我国仍缺乏系统的出境游教育培训规划。
  更关键的是,由于多数旅游行为并不触犯强制性规范,很大程度上只能靠自觉自律。因此,除了普遍提高公民素养,出境旅游者更应有作为“中国形象大使”的意识和担当,要意识到“小我”之外还有一个“大我”的存在,认识到自己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。我们应该用礼貌的言行举止去收获真诚的欢迎,而不是靠一掷千金的阔气,来博取国外商家表面的喜爱。
  每一个中国人在境外的表现,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国民在境外是否受人尊敬,决定着旅游商务等活动是否顺利,代表的是中国的国家形象,也事关国家软实力的强弱。每个出境旅游者都应该是中国形象大使,要用文明得体的行为,代表中国递出一张展示优秀文化的精彩名片。